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在神州大地全面播种、开花、结果,波澜壮阔的改革画卷正徐徐铺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的这场伟大改革直接关系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深入反映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果,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在中宣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指导下,中央电视台精心制作了十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这是迄今为止,首次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权威、全景报道。全片共十集,既体现了较强的思想性,又讲述了生动的改革故事。
《时代之问》是整部专题片的开篇,也是总论,不仅有大量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思考改革、部署改革、亲力亲为推动改革的珍贵画面,还有全面深化改革决策亲历者的生动讲述。节目从国内和国际视野出发,透过历史、当代和未来的时空坐标,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讲述了全面深化改革重大战略部署的决策过程,描述了习近平总书记改革理念的形成轨迹,系统阐释了全面深化改革“为什么改”、“往哪儿改”、“为谁改”、“怎么改”、“如何改到位”等重大理论问题,勾勒了全面深化改革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主要领域改革框架,概括总结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特征,生动讲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伟大改革进程给人民群众带来的获得感。
开篇虽是“问”,但实际已给出了答案:改革是一个不断摸索前进的过程,我们改革的整体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当下留给我们的任务便是对改革过程的细节进行完善,做到整体和细节一起发展。
将国家整体比作人体,那么经济就是人体中的脉络。中医认为,人体五脏六腑都联接着一条经络,经络内联脏腑,外接四肢百骸,身体哪里有病,经络上都会反应出来。故,改革首提的必是经济改革。
“新常态”,是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13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用的一个说法。对我们来说,它虽是一个新词,但是却有着非同一般的历史意义。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我国当前以及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特点主要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新驱动。速度结构动力三个关键词勾勒出“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基本内涵——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悉中国发展经济发展规律作出的重大判断。因此我们认识到,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用“新常态”来定义当下中国经济所处的阶段,这当中透射出的深邃的历史眼光和战略定力,扫清了人们思维上的迷雾,对中国经济怎么看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出了鲜明回答。
要是说经济是国家的脉络,那么民主就是在静脉和动脉中循环的健康血液,肌体的正常功能靠它维持,但它决不应出轨,就像血不能流出脉管一样。一场彻底的改革,国家政治体制的改革必不可少。
《人民民主新境界》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对于政治体制改革提出的目标、作出的部署、展开的实践和取得的成效等展开。按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这三大板块结构全片,坚持党的领导贯穿始终,展开了一幅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的生动画卷。在第一个板块中鲜明提出,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前提与方向,是坚持党的领导,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第二个板块从问题导向出发,围绕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与时俱进、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发展基层民主三个层次展开内容,讲述了人民代表履职、人大监督“一府两院”、政党协商、政协协商、城乡社区协商等方面的鲜活案例。第三个板块重点关注“依法治国”,从维护宪法权威、处理好改革与法治的关系、建设法治政府等多个角度展开内容。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一次不公正的裁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公平正义得不到保障,它就会侵入人体,污染血液,最终导致身体虚弱不堪。
司法机关是老百姓平常打交道比较多的部门,是群众看党风政风的一面镜子。如果不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人民群众就不会相信司法机关,从而也不会相信党和政府,最终100-1=0
公平正义行进在改革路上,也行进在我们每一个人身边。“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党的十八大以来,司法体制改革蹄疾步稳、成效显著。本集聚焦司法体制改革,讲述了司法责任制改革如何改变“审者不判、判者不审”的顽疾,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如何为老百姓更好地守护公正,司法便民利民改革如何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总而言之,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100-1=0失了民心,0冤假错案、0司法污点顺了民意。
经济是脉络,那文化就是大脑。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一个国家极其重要,它反应在国家的各个方面,是国家凝聚力所在,复兴之魂深植其中。
《延续中华文脉》聚焦文化体制改革,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思想为主线,充分展现文化自信,以“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时代精神、讲述中国故事”贯穿全篇,围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核心目标,突出本轮文化改革的重中之重——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确保“两个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立健全在互联网时代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体制机制。
环境好比人的皮肤,白皙光滑的皮肤让人心生好感,而暗沉甚至破损发炎的皮肤只会让人心生厌恶。《守护绿水青山》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成就更好的明天。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审议通过的改革方案中,有近40项和生态文明领域直接相关,可以看出,国家和政府对生态环境的关注达到了空前的高度,生态文明观被放在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位置。
习近平总书记在剧中指出:一定要彻底转变观念,再不要以GDP增长论英雄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我们应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切不可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时至今日,从末端治理到源头防控,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形成了全面铺开、点上突破、上下互动、统筹推进的良好局面。
杰普莉茨卡娅说:“良好的健康状况和高度的身体训练,是有效的脑力劳动的重要条件。”免疫系统的完善是身体正常进行各项活动的前提,军力便是身体的免疫系统。改革未有穷期,强军正在路上。
《强军之路》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反映“为什么改”,深刻阐述习主席领导推动改革强军的政治意蕴和战略考量,讲清改革的“时与势”;二是反映“怎么改”,采取讲故事手法,叙议结合,生动展现习主席亲自领导和运筹设计改革,再现这轮改革科学周密的研究论证过程,从总体上介绍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它还初步总结了军队改革组织实施的经验做法,体现这轮改革的缜密筹划、谋定后动,在无声中实现巨变,在行进间完成转身等特点,并系统呈现了强军之路的“改革成效”,充分展示面对改革大考,全军上下坚决贯彻习主席和军委决策部署,自觉服从改革大局。
敢于梦想是希望的沃土,勇于变革是制胜的先机,深度设计战略运筹,统率三军踏上伟大征程。与强国梦共铸民族伟业,和强军梦铁心同行。
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
《党的自我革新》主要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世情、国情、党情,在新的历史时期以担负起最大的责任为认识起点,全面从严治党,特别是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和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的伟大进程。
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增强人民获得感,毕竟国家是人民的。
2013年深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拉开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由此,中国展开了一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大变革,一场努力实现13亿人全面发展的大变革。
《人民的获得感》是整个这部大型政论专题片的收尾篇,以人民的获得感贯穿始终。全面深化改革面对的是仍然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发展不平衡的中国,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和公平正义有更高追求的中国。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存权,以“一个都不能少”的魄力和担当打响全面脱贫的攻坚战;以“政府兜底”保障1800万城镇困难群众的生活;以完善各项社保制度,保障人民的基本生存需求;着力保障人民群众的发展权,在就业、住房、平安中国、教育、医疗、户籍制度改革等方面深化改革,更好造福全国人民;把“共享发展”列入新发展理念,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带领全国人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这是一场努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大变革。13亿人,既期待更好地生存,又期待更好地发展!
美国花旗银行总裁约翰里德说:“如果有谁认为今天存在的一切将永远真实存在,那么他就输了。”将改革进行到底,国家才会经久不衰,国民生活才能够得到保障。